第3章 银勺测试
她故意将银勺掉在地上,金属与瓷砖碰撞发出清脆的“叮当”声。
宋雾弯腰去捡,右手无名指的胎记在晨光中泛着淡青色——位置依然与照片里相反。
但真正让宋弥血液凝固的是:地砖倒影里,只有她自己的手伸向勺子。
“怎么了?”
宋雾首起身,将勺子递还给她。
阳光穿过她的右手,在桌面上投下模糊的光斑——像是玻璃的折射。
“没什么。”
宋弥接过勺子,指腹擦过姐姐的手掌——触感冰凉光滑,没有人类皮肤应有的纹理,“你昨天说要去老房子?”
宋雾的嘴角微妙地抽动了一下:“去找些旧东西。”
她用右手端起咖啡杯,液体表面映出的却不是她的脸,而是一团蠕动的黑影,“你要一起吗?”
“好啊。”
宋弥低头喝粥,余光却瞥见姐姐的咖啡一口未动。
更诡异的是,杯中的液体正在缓慢减少,仿佛被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吸走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趁宋雾洗澡时,宋弥溜进书房。
父亲留下的百科全书里夹着一份发黄的研究报告,标题是《镜像物质化现象研究》,署名“林月华”——母亲的名字。”
当物体在镜中世界的映射率达到73%时,即可实现物质互换...“”镜中生物无法完美复制非对称特征,如指纹、胎记位置...“”月相周期影响通道稳定性,满月时置换成功率最高...“最后一行字被血迹污染,只能辨认出几个词:”原初镜面……封印……地下室……“宋弥的手机突然震动。
一条来自“未知号码”的短信:”别去老房子 它在骗你“她回拨过去,听筒里只有电流杂音,间杂着像是玻璃碎裂的声音。
浴室门开了。
宋弥匆忙将文件塞回书柜,却碰倒了一个相框。
照片上是她们五岁生日时的场景——双胞胎穿着同样的红裙子,但宋弥突然注意到一个可怕的细节:镜子里本该映出拍照的母亲,却只有一个模糊的黑影。
“找什么呢?”
宋雾站在门口,头发湿漉漉地滴着水。
那些水珠在接触到地面前就蒸发了,没有留下任何痕迹。
“小时候的相册。”
宋弥强作镇定,“明天是妈妈忌日。”
宋雾的瞳孔收缩成针尖大小:“我帮你找。”
她的右手拂过书架,所经之处的书脊上凝结出细小的冰晶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下午三点,宋弥借口买咖啡去了趟图书馆。
她在微缩胶片机上查询十二年前的本地报纸,在车祸报道的边角发现一则小新闻:《光学研究所意外致1死3伤》日期:2003年4月18日(车祸后第三天)内容:研究员林月华在实验中发生爆炸,其负责的“镜像映射”项目永久终止——报纸上的母亲照片被墨水污染,但宋弥还是看清了她手腕上的银色手链——由七个迷你镜面组成,与宋雾日记中提到的“七个样本”数量一致。
“需要帮忙吗?”
管理员突然出现,吓得宋弥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。
那是个佝偻着背的老太太,浑浊的眼球首勾勾地盯着她:“你在查林研究员的事?”
“您认识我母亲?”
老太太的嘴角咧开,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:“那天她带着两面镜子冲进火场……只救出来一面。”
她枯枝般的手指指向报纸边缘的小图——消防员抬出的担架上,分明是两个盖着白布的尸体轮廓。
宋弥的呼吸停滞了。
她记得清清楚楚,母亲是车祸后抑郁***的。
“小姑娘,”老太太突然抓住她的手腕,指甲陷入皮肉,“看看你右手腕内侧。”
宋弥卷起袖子,顿时毛骨悚然——不知何时出现的,是一道淡得几乎看不见的银色纹路,像是一条首尾相接的蛇,正好环绕脉搏处。
“镜面烙印。”
老太太的声音如同砂纸摩擦,“被标记的人,月圆前就会被替换掉。”
咖啡馆的玻璃窗突然爆裂,宋弥回头时,看见宋雾站在街对面,右手举着一面化妆镜,镜面正对着她的方向。
老太太发出不似人类的尖叫:“跑!
现在!”
宋弥冲向后门,听到身后传来玻璃碎裂般的笑声。
她的手机疯狂震动,屏幕上闪烁着来自“宋雾”的17个未接来电。
最后一条短信写着:”妹妹不乖 要受罚哦“